2023年,苏州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大财政”理念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深化预算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苏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一、2023年工作概况
(一)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优化
1.财政收入稳中有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56.8亿元,增长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87.2亿元,增长10%,税比85%。
2.支出结构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21.3亿元,增长1.3%,其中用于民生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2125亿元,占比81.1%。
3.守牢基层“三保”底线。积极应对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兜底要求。完善“三保”执行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二)债务管控举措进一步强化
(三)服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1.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资金投入。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重点支持苏州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的建设。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支持国有投资平台聚焦产业升级加大投资力度,带动社会资本在苏投资。
2.聚焦扩内需和稳外贸优化财政政策。扎实推进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有效发挥财政服务保障职能。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安排和资金管理机制,资金计划执行率保持良好序时进度。着力发挥债券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支持“双12苏州购物节”等系列促销活动。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促进外资外贸稳中提质。
3.聚焦创业就业做好财政金融服务。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贯彻落实工伤、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和稳岗返还政策。促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长效发展,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苏州成功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四)民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1.支持教育协同发展。支持深化教育“双减”、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双高”建设,重点保障南大苏州校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等重点高校建设项目。
2.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太湖新城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提高社会救助和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强化一老一小关爱保护。
3.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苏州乡村振兴基金为乡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健全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印发《苏州市市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
(五)财政管理理念进一步革新
1.加快“数字财政”建设。加强财政、政务和企业数据集聚共享,用数据构建“资金、资产、资本、资源”的“四资”管理评价体系。上线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财会监督数字化等应用,强化数据全流程记录和分析运用,用数据思维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2.推进集中采购改革。在医疗、教育和行政办公领域逐步开展政府集中采购,发挥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
3.探索成本绩效分析。选取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政府购买轨交服务等项目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对运营成本开展数字分析和系统研究,为全面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打下基础。
4.支持会计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推动会计审计评估行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地生效。深化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等高校战略合作,统筹推进事务所和会计人才培养。积极搭建行业企业互动平台。
二、2024年工作打算
一是紧抓政策窗口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认真做好上级支持政策的争取准备,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研载体、城中村改造等领域,提前谋划储备政府投资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债券、特别国债、专项借款等政策资金支持,缓解地方收支平衡压力,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二是全力以赴加强财政收入组织管理。主动做好分析研判和沟通协调,盯牢税源变动情况,压实收入责任,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构建财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关系。
三是注重效益推动预算绩效深度融合。按照“零基预算”原则,全面梳理支出事项,理清财政支出责任,研究完善公用经费和运转类经费的标准和规模,在厉行节约的原则下合理保障部门单位运转需要。推动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扩面,探索形成一批支出标准,提升财政支出效益。
四是压实举措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指导各县区扎实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合理编制2024年预算。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测和偿债能力评估,兜住“三保”底线,确保基层平稳运行。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合理管控政府性债务规模。严格落实债务限额管理,深入开展债务置换、重组,持续压降融资成本。加快融资平台整合归并,确保完成省定压降目标。
五是精准实施财政政策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延续实施减税降费举措,推动财政资源配置、政策供给向实体经济聚焦用力。完善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研设施建设,全力保障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重大载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减少财政基本建设直接投入。
六是优化支出结构全力兜牢民生底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出发,扎实支持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落实重大民生统筹协调机制要求,出台各类民生保障标准调整方案,切实增强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
七是推动改革创新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坚持过紧日子思想,持续推进政府采购集中采购提点扩面。深化数字财政建设,从信息化、数据化入手提升财政协同管理能力,为财政管理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加强政府性投资基金绩效管理、做优财政投资评审,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八是严肃财经纪律完善财会监督体系。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金融国企的财会监督力度。逐步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的财会监督体系,推动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有效贯通,不断提升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