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实现同比“双改善”;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今年3—9月,太湖藻情稳中向好,蓝藻平均聚集面积、最大面积、密度同比均呈下降趋势……这一份最新“成绩单”,印证美丽江苏成色不断提升。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聚焦美丽江苏建设,要求更大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探索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机制,率先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做好“加减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长江之滨,老牌钢铁企业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投入100多亿元,实施100多项环保治理项目,完成了全流程、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完成以后,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的排放量比改造前分别下降60%、75%和90%。“南钢还入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南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平介绍,下一步,南钢将通过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全方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作出更大贡献。
美丽江苏建设,要更大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既需要在企业绿色转型、环境基础设施上“做加法”,也需要在低端落后产能、农业面源污染上“做减法”。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季鸣表示,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研究出台高耗能企业绿色转型的具体办法。把推动“双碳”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做到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及时清理回收废旧地膜,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真没想到,废旧农膜还能换钱!”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种植大户高爱春告诉记者,他在当地承包60亩地种蔬菜,每亩设施大棚内需铺设约15斤地膜。今年以来,洪泽区在各乡镇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废旧地膜。据了解,淮安市正加快回收网络全覆盖建设,各县区在主要蔬菜园区、蔬菜栽培规模基地建立102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基本构建了完善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
“我们将扛牢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江苏建设的部署要求,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更加有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更为科学提升本质治污能力,更加坚决守护生态环境安全,更实举措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牢记“国之大者”,把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治理作为重中之重
近日,国内极为罕见的琉球山椒鸟现身太湖三山岛。近些年,三山岛还观察到斑头雁、白腹毛脚燕等少见候鸟。
“稀客”频频现身,是对太湖生态的无言赞许。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把“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作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务,聚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
今年7月,我省印发《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细化分解100项具体任务,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开展治太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紧锣密鼓抓好任务落实,将“路线图”变成“施工图”——省发展改革委编制《太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产业、产品目录》,为工业企业关闭搬迁、改造提升明确依据;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排查出19975家涉磷企业,逐个过关,摸清总磷产污环节,全面推进涉磷企业专项整治;省农业农村厅分解落实化肥减量增效配套示范任务28.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301万亩……
“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对照100项具体任务年度计划安排,全面推进任务实施。”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表示,重点围绕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全量收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流、小流域和洮滆片区综合整治,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等方面,加强任务调度跟踪,确保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
近两年,无锡治太投入均超过100亿元。“我们将更大力度守护太湖碧水安澜。”无锡市副市长马良说,将把太湖治理作为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聚焦入湖河道、西部湖区等重点区域,聚焦工业、生活、农业、湖体氮磷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和9个专项方案,确保太湖无锡水域水质2030年稳定达到Ⅲ类,高质量实现“两保两提”。
秋日的南通滨江地区,树荫照水、满目苍翠。近年来,南通持续推动沿江生态保护修复,构筑江海生态景观带,贯通400多公里江海岸线,以生态绿廊“勾勒”江海,迎接新一轮“沧桑巨变”。南通市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凌屹介绍,南通将全力守好出江入海生态屏障,以更严标准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有效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为生态保护划线立规;强化岸线整治和保护,建设“南通之链”滨江绿道;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军山生态岛等项目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把长江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国家长江警示片披露的前4个批次54项问题全部整改清零;完成1.6万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整治率达98%。通过不断努力,江苏“黄金水道”再现水清岸绿、江豚腾跃的喜人景象。下一步,我省将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守护好“一江清水”,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系统保护修复,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9月25日,以“绿色低碳发展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开幕,来自34个国家的近千名嘉宾共同见证滨海生态保护的“中国之治”。
全球滨海论坛,是展示盐城乃至江苏绿色发展成就的“窗口”,也折射出盐城更大力度呵护生态的决心。建设美丽江苏,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当下,如何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守护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2022年起,我省创新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在“四带三区多点”自然生态保护总体布局上,建设若干生态岛试验区,为生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
蓝图正在一步步落地。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对全省首批确定的宜兴龙池山、溧阳天目湖湖群等8个生态岛试验区试点地区进行授牌。省财政近期安排1.82亿元,支持8个生态岛试验区项目建设,首批补助资金5460万元已下达。
“我省将持续加强空间规划引领,持续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从陆域到海域、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全空间全要素全方位推动美丽江苏建设。”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说。
9月12日,江苏润城排水有限公司与江苏京宿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再生水水权交易合同,交易2万立方米市政及环卫用水。这是宿迁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的又一次新探索。宿迁市以水权交易为突破口,先后开了全国地下水水权交易先河、完成全省首例农业用水转工业用水交易、实现全国首例蒸汽冷凝水水权交易,打出水权交易“组合拳”……作为全省唯一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宿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持续总结推广地方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